春季学期安全第三课: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
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
导语:
3月下旬广东出现今年首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人们已经经历了雷雨大风、冰雹、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强对流天气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强对流、强对流天气及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本课介绍了强对流气象及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的知识。
01
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的天气现象。强对流天气是指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17.2m/s)、冰雹、短时强降水(≥20mm/h)天气,是具有重大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时间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最典型的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就是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02 防灾减灾
注意事项
(1)
现在广东已经进入强对流多发季节,天气趋于不稳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防御局地雷击、短时大风和强降水导致的灾害。 (2) 强降水爱搞偷袭,外出前除了带上雨具,建议多备一套替换的衣服;多查看停课铃、缤纷微天气等官方渠道的最新天气预报及气象预警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3) 局地强降水时有发生,需重点关注和防御及其导致的城乡积涝、中小河洪水和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4) 注意防御局地雷击和短时大风导致的校园建筑物施工的工棚和校外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等灾害。 (5) 持续性强降水容易导致土壤含水量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高,山区居民一定要牢记地质灾害防御五字经,即“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小雨不休息、大雨走亲戚”,尽量少去山坡、沟谷等高风险区域。 (6) 春季出现强对流天气,先降雨后降温,气温下降明显,体感寒凉,要适当添衣谨防感冒。 (7) 雨雾天气,能见度差,道路湿滑,要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