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0-85216061

投稿邮箱:gdsxah@gdsxah.cn 学习证明下载邮箱:yxah20192019@163.com

2024年安全教育第十一课: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提醒

2024-04-29 09:55:43 root 14

导语:

        应该怎样应急疏散演练教育,有不同观点。有的主张实战化,强调无预案演练,有的主张要有预案演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应急技术能。我们认为定期开展的应急疏散演练,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学校的应急疏散预案(方案)精细化成为日常演练方案。通过演练教育,既培养学生应急疏散技能,也熟悉本校应急疏散环境,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有序、安全的疏散到安全区域。

       协会会员四川平安家园文化传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撰写的《无预案演练,真的值得提倡吗?》的文章,很有现实意义,我们采纳为协会安全课的第十一课。


       近日,不少学校都在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其中,湖北宜昌某学校的一段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视频受到人们的热议。


       视频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从宿舍冲出,然后冲下楼梯,冲过操场。相关领导的画外音介绍说,“此次演练是没有预案的,事先没有通知孩子们,就是在午休的时候来了一个紧急疏散演练,所以说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真实。有些孩子连衣服和鞋都没穿,就从寝室里面冲出来了。”


       一些评论也附和称赞,说这才是真的演练,这样才能看到效果;也有人议论“孩子们太仓促了”;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提醒要注意防范踩踏事故,做好安全措施。一些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嫌师生们疏散速度太慢,场面不够刺激而大加批判,甚至提出要多搞无预案,不打招呼的随机抽查。那么,这样的一场没有预案不打招呼的紧急疏散演练是否科学?是否真的应该提倡呢?


       发起或称赞这种自由随机式应急演练的人,也许是因为不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目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操作规程》明确指出:“通过反复演练,师生可将大脑对应急行动规则的记忆转化为肌肉记忆,避免灾害时的大脑空白或错误行动。让师生逐渐形成终身受益的应急行为习惯,使其在面临灾害事故的一瞬间就能条件反射地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


       因此,演练不能把缩短疏散时间作为首要目标,而是着眼于演练程序的规范和师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看看日本小学生的这场演练,大家也许就明白一场演练好坏的标准了,它一定不是自由式的横冲直撞,而是按照“安静、沉着、有序”这三项标准逐步靠近。


案例 1

       2008年汶川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多栋教学楼受损严重,但因为从2005年开始,学校连续三年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每次演练,学校都要制订严格的方案,且对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道分配、疏散纪律等进行严格规定,每次演练结束后还要进行认真的点评和总结。地震当天全校2300多名师生,几乎按照平时演练一模一样的方式,有序地从不同的教学楼撤离到操场,无一人伤亡,堪称奇迹,校长叶志平也因此被誉为最牛校长。


案例 2

       2012年11月,海南临高小学开展防震疏散演练造成20多名学生受伤,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吁“莫把演习当演戏”。


案例 3

       2015年9月23日,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学校,在学校组织的防灾演练观摩活动中,因为烟雾使用过浓,造成190多人中毒住院,37人住进重症监护室,教训深重。


案例 4

       2017年1月7日,某小学组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一年级(4班)学生李某,在疏散时因为楼道拥挤而摔伤,送医花费数万元。学校按责任划分承担了全部责任,进行了相应赔偿。


       提倡无预案演练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 实战可以容错,演练绝不容错”。如果因为演练导致了人员的死伤,难免给社会的稳定和学校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教学楼或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后往往不止一条疏散通道,地震发生后余震基本不会接踵而至,其他事故大抵如此,应急疏散不是夺路逃命,切记“争分”,切忌“夺秒”。



结语

图片关键词

       应急疏散演练讲究循序渐进!刚入学的新生,第一次进行疏散演练时,速度难免不快。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施训,不断重复,最终一定能够达成“习惯的养成”和“程序的规范”之目的,形成应急行为的“肌肉记忆”。到那时,无论你想搞一次突如其来的应急演练,还是需要真实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即使没有教师在场,师生们也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避险行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的目标!

首页
活动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