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0-85216061

投稿邮箱:gdsxah@gdsxah.cn 学习证明下载邮箱:yxah20192019@163.com

2025年学校安全第六课:开学季警惕这些“甜蜜陷阱”!

2025-02-28 14:06:26 root 15

2025年学校安全第六课:开学季警惕这些“甜蜜陷阱”!

图片关键词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开学的同时,诈骗分子也趁机“开工”!我会特此制作这份校园防诈指南,揭示校园高发、常见诈骗套路,作为2025年学校安全第六课。请广大师生家长收好,守护财产安全!

 

开学季诈骗套路揭秘

↓↓↓

虚假辅导班缴费

骗子冒充“老师”或“培训机构”,以“名额紧缺”“限时报名”为由催缴费用,甚至伪造孩子口吻发消息。

防范立即联系班主任或学校核实,绝不私下转账!

 

助学金/助学贷款骗局

谎称可申领“助学金”,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或先交“手续费”。

提醒助学金政策一律通过学校官方通知,任何收费均为诈骗!

 

“手机口”项目骗局

骗子先向低龄少年收购电话卡,又组织未成年人拨打诈骗电话,用两部手机,免提都打开,双方就可以直接对话,但是又能成功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并分赃。

提醒切勿贪图轻松赚钱快,谨防沦为电诈“工具人”。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帮助诈骗团伙架设呼转设备、批量拨打诈骗电话,或是提供手机卡、通信工具予以帮助,无论是否获得报酬,这些行为都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帮助,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家长老师应提高警惕,加强保护、引导和教育,切莫让孩子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案例警醒

被告人肖某诚等2人诈骗案

一、基本案情

2023年5月,被告人肖某诚、洪某煌,向许某甲(11岁)、杨某甲(13岁)等人收购电话卡共计4张。之后,二人雇佣李某甲(15岁)、徐某甲(16岁),使用8部手机和4张电话卡,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多个宾馆房间内拨打诈骗电话。肖某诚等四人每次使用两部手机,一部通过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语音通话联系上家,另一部按照上家要求拨打被害人的电话,通过两部手机开启免提功能,实现语音中转。在通话期间肖某诚等人知悉双方通话内容,明知在实施诈骗,按上家要求不出声,由上家对被害人实施诈骗。其间,部分电话卡因异常使用被通讯运营商停机,但肖某诚等人仍继续收卡用于拨打电话。肖某诚等四人拨打诈骗电话1524条,其中造成五名被害人被骗共计人民币47余万元。肖某诚从上家处获取利益后,再给洪某煌等三人发放,肖某诚、洪某煌二人均获利3000余元。

二、裁判结果

本案经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某诚、洪某煌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仍向多名未成年人收购电话卡并组织两名未成年人共同拨打诈骗电话,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虽然二人系从犯,到案后坦白罪行,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予以从重处罚,以诈骗罪判处肖某诚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以诈骗罪判处洪某煌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利诱、拉拢、招募未成年人参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宣称只需两部手机、不用说话就能躺着赚钱的“手机口”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沉默的帮凶”,且“黑手”已伸向未成年人。

被告人肖某诚伙同被告人洪某煌配合不法分子实施诈骗,诱惑涉世未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参与实施诈骗,先向低龄少年收购电话卡,又组织未成年人拨打诈骗电话,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并分赃,犯罪情节恶劣,依法予以从严惩处。

本案警示社会公众,切勿贪图轻松赚钱快,谨防沦为电诈“工具人”,并提醒未成年人监护人提高警惕,加强保护、引导和教育,切莫让孩子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兼职刷单、游戏交易陷阱

“高薪兼职”“高价收游戏账号”引诱学生,先返小利后卷款拉黑。

叮嘱孩子所有“轻松赚快钱”背后都是坑,拒绝参与!

案例警醒

被告人杨某等3人诈骗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某曾因参与实施“虚假期货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被判刑。2023年底,杨某又与被告人吁某、方某文商定利用购物平台实施网络“刷单”诈骗。方某文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及身份信息在购物网站上注册网站店铺,并办理电话卡注册网络社交平台账号添加刷单者,还将银行卡及移动支付账号密码提供给杨某使用。之后,杨某等人在网上低价购进箱包,在网站店铺标价588元出售,并在网络上发布刷单广告,许诺刷单者购买并收到箱包后发布好评文案,即可根据刷单者粉丝数量给予15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好评稿费,且退还购买箱包的588元。在刷单者收到箱包并发布好评文案后,杨某等人以审核好评文案需要时间为由故意拖延,待刷单者购买订单自动确认收货,刷单者支付的588元自动划入杨某等人的账户,致使刷单者无法退货退款。从2024年1月中旬至2月初,杨某等人引诱刷单者下单300余单,共计诈骗103名被害人人民币5万余元。

二、裁判结果

本案经江西省新干县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杨某、吁某、方某文利用电信网络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三人共同实施诈骗犯罪,相互配合,地位、作用相当。三人到案后均坦白罪行,自愿认罚,方某文、吁某退出全部违法所得,已全额退赔给103名被害人,可酌情从轻处罚。杨某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判刑,有犯罪前科,予以从重处罚。综上,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三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方某文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吁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典型的网络“刷单”诈骗,欺骗性很强。惯常套路是,不法分子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给付佣金为诱饵,让受骗者垫资做任务,骗取预先支付的款项。被告人杨某曾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判刑,本应深刻反省,积极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但其不思悔改、重操旧业,继续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再次受到法律严惩。

本案警示社会公众,所谓“刷单”赚钱,其实是骗子在赚你的钱,脚踏实地赚取合法薪酬才是正道。

 

混入新生群推销诈骗

假扮老师/学长学姐在群内兜售电话卡、教材,或发送带病毒链接的虚假通知。

警惕认准学校官方群,不点击陌生链接,不购买非正规渠道物品!

 

演唱会门票骗局

“内部人员,有特殊渠道”、“突发急事,含泪转让”、现场“黄牛”兜售假票,诈骗分子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学生私下交易,进而实施诈骗,转账后拉黑失踪。

理智理智追星,认准官方渠道,避免私下交易,警惕“低价票”和“特殊渠道”,不点击陌生链接。一旦发现被骗,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报警求助。

 

冒充子女受伤骗局

盗取学生社交账号,以“打球受伤”“撞伤同学需理赔”为由,模仿孩子口吻催家长缴费,并伪造“教务处”公章证明。

破解立即视频通话核实身份,或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孩子室友电话确认!

 

伪造“奖学金”钓鱼网站

“发放奖学金”为名,诱导家长登录仿冒学校官网的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瞬间盗刷资金。

原则所有奖学金均由学校对公账户发放,绝不私下操作!

 

AI换脸“虚拟孩子”

利用AI技术伪造孩子的求助视频或语音,催促家长转账支付。

冷静不转账,不信任,立即联系学校及警方,AI伪造必有破绽(如画面卡顿、口型不符)

 

这份公安部网安局的

网络安全指南

请同学们查收

↓↓↓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拓展阅读: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一起编造“学校发生火灾”网络谣言案》

《网警提醒:如何预防被坑被骗?》

《小心!手机NFC功能竟成骗子的“提款机”》

《莫让 AI “看透”你》

《警惕网络“大灰狼”!斩断网络黑手 守护花季青春》

 

Tips

用警惕织就保护网,用沟通筑起安全墙。远离诈骗阴霾,让开学季充满安心与希望!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公安部刑侦局公众号

2.新学期已就位,网络安全知识请“充值”.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

 


首页
活动
新闻
联系